通惠陵园:通惠河畔的桃蹊柳曲(上)-陵园解答_北京公墓网
看墓专车

通惠陵园:通惠河畔的桃蹊柳曲(上)

  • 发布时间:2023-07-07 08:36:46
  • 来源:本站

北京市通惠陵园坐落于通州京杭大运河的入京门户通惠河,这条入京门户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纽带。在历史上,通惠河也是南来之船的终点,时常会呈现出万舟骈集的壮观景象。

通惠陵园始建于1987年,占地百余亩,地处此处秉承了通惠河南来北往的隘口之用,汇集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还将新型殡葬形式融入陵园之中,呈现出一种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的深远意境。

通惠河畔的璀璨之境

据了解,通惠河位于北京城东部,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区入北运河,全长20公里。历史上,这条河是元代为解决大都物资供应问题而开凿的一条漕河,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

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这项开河工作,命令丞相以下的官员都要参与劳动,并亲自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

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那里曾商船云集,千帆竞泊,热闹繁华。元朝中后期,每年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

在此历史背景的承接之下,通惠陵园建园风格堪称迥异,是一座涵盖百家之长的陵园。它不仅承袭了官式建筑的色彩鲜明,也展现了江南建筑的小中见大,还巧构出了西式建筑的精髓所在。

通惠陵园建园逻辑

通惠陵园从未按照以往的陵园架构来呈现自己的精巧之处,跨入陵园中先得见的则是省略了繁复雕琢和装饰的地中海式建筑,简单的线条且修边浑圆,给人感觉格外返璞归真、眼前一亮之感。

略过园中建筑,我们可以得见满含中式氛围感的建筑样式。无论是选用官式色彩的凉亭建设还是汉白玉铸成的石狮子像,都无处不体现着通惠陵园的建筑思辨能力。

众所周知,自唐朝开始,黄色逐步成为官家特用色彩,官家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中国古代宫殿房屋的主体部分即经常可以找到阳光的部分一般采用暖色系铺陈,特别是用朱红色,而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称。

通惠陵园也沿用了此种设计手法,将更具权威性的朱红色运用在陵园各处,不仅如此设计者还将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另外,通惠陵园还将园中的院墙部分沿用了更具江南色彩的马头墙,这也正是徽派建筑的符号,马头墙有防止火势蔓延到邻近建筑的功能。徽派建筑,几乎每个房子都有马头墙,简单的马头墙也有三段,复杂的马头墙就更多段了,而且层叠错落恢弘大气。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通惠陵园:通惠河畔的桃蹊柳曲(下)



买墓地 来北京公墓网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随身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005-9967

010-80109978